历史记要

影响中华五千年文明走向的十大历史事件

字号+ 作者:网传 来源:传说 2023-10-26 20:13 我要评论( )

在过去的五千多年中,中国发生了许多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然而,自从三皇五帝时期以来,那些最为重要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就不多了。

在过去的五千多年中,中国发生了许多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然而,自从三皇五帝时期以来,那些最为重要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就不多了。
 
一、黄帝败炎帝、蚩尤,奠定中华之正统
炎帝神农氏
在炎帝神农氏统治后期,中原各部落之间不断展开攻伐,战乱连连。于是,黄帝趁势崛起,击败了各个部落,其他首领纷纷归附,形成了炎帝、黄帝和蚩尤三人鼎立的局面,黄帝位于中原,炎帝居住在太行山以西,蚩尤则是九黎的君主,统治东方。
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走,向黄帝求救。黄帝在三年中与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获胜。最后黄帝集结在涿鹿上与蚩尤决战,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终于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
在炎帝神农氏统治后期,中原地区的各个部族之间不断发生攻伐战争,战乱不休。黄帝趁机崛起,击败了其他部族,各部族的领袖纷纷归附,形成炎帝、黄帝和蚩尤三者并立的局面。黄帝居中土,炎帝居太行山以西,蚩尤则是九黎族的君主,位于东方。
建都在涿鹿。战后,黄帝率领军队进入九黎地区,然后在高山的巅峰与各个部落会合,举行了盛大的封禅仪式,向天地祈祷。突然,天空中出现了巨大的蚯蚓和蝼蚁,色彩呈现出黄色,因此他以土德的身份称王,以土色黄色为名称为黄帝。黄帝即位始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将这一年定为道历的第一年。
自从黄帝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基础以来,这种文化和传统就渐渐发展起来,到了西周的时期就已基本成形。随后的历代君王如尧、舜、禹和武王、周公等一直秉承着这条精神谱系,被人们视为道的传承人。
 
二、启建夏朝,“家天下”时代开启
启建夏朝
根据史书记载,当帝禹去世后,他选择东夷族的伯益作为继承者。三年守丧期过后,当伯益即将即位时,启利用了帝禹儿子的优势地位,起兵反对伯益,并最终杀死了他,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夺位。(另有一种说法是伯益让位给了启,因为他是众望所归)
启的即位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世袭制度,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家天下”时代。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建立后,世袭制被正式确立,启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后来人们以“华夏”自称,成为中国的代表名词。
自夏建国之初起便开始了互相之间的关联和依存。根据族谱记载,夏代的十一位王后都源自于同一位祖先——即位于夏后的国王家族,在政治上则受到分封为诸侯国的待遇,在经济上也需要向国家缴纳税收,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大半个夏王国的地域规模。
夏朝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三、秦灭六国,大一统帝国时代开启
秦王政
秦国统一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发生在战国时期后期,当时实力最为强盛的七个独立王国的其中之一——秦国进行了各个击破并最终完成了中华帝国的合并及统一过程。
在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并开始亲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秦王政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采取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等具体措施,并采取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方式。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开始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结束了中国自春秋时期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局面,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在秦国的强力推进下,历经十年的战争后成功实现了中华地区的整合归一,终结了战乱不休的春秋时代以及地方分裂势力;首创先例成立了以中央为中心的帝国政权组织形式。
秦王政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消灭了六个国家,结束了持续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帝国。这个帝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使中国古代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文化主干确立
儒家文化
思想史上的两件大事,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相提并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件事都有抑制思想的作用。因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也成为后人热议的话题。然而,专家解释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际理论非常复杂,因为董仲舒在提出这一理论时广泛借鉴了其他学派的学说,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融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
独尊儒术是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强调维护皇帝的权威。汉武帝采取独尊儒术的策略,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独尊儒术的背后,意味着抛弃和贬低其他学派的学说,而强调宣传孔子的学说和论语,将其作为统治国家的工具。
独尊儒术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理论,即维护皇帝的权威,提高皇帝的统治。董仲舒在实行独尊儒术时提出,皇帝是上天派来与人民沟通的一座桥梁,皇帝拥有天授的神权,因此独尊儒术的内容中也将天赋神权作为最后一点。
此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涉及许多具体措施,例如将孔子学说确立为显学,在京城建立太学,广开言路,让孩子们都学习孔子的思想,还包括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神圣不可动摇,这也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汉武帝抗击匈奴,汉民族千秋定名
汉武帝
刘邦带领着32万大军在公元前200年对抗匈奴,然而却被匈奴40万军队包围在白登山(位于现今山西大同市东南),被迫困顿于此长达7天7夜。其后,由于刘邦全力对付内部封建割据势力,因此暂时采取了"和亲"政策来应对匈奴。
每年,匈奴首领娶宗室女子,并赠送一定数量的黄金、绢、絮、米和酒,同时还允许人民进行贸易往来。虽然历朝历代都曾注意改革边防制度,实行屯田垦荒,但是这个问题最终没有完全解决。
自公元133年开始到1199年的100多年里,中国历代帝王中的杰出者汉武帝带领着他的军队与北方的游牧民族进行过三次关键性战斗——'河东侧'战,'黄河西岸'战以及'瀚海北部'战。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发动了两万骑的入侵,攻击了上谷(怀来县,河北)、渔阳。汉武帝派遣了年轻的将领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向西至陇西(甘肃),成功收复了河套地区,拔除了匈奴进犯的据点。卫青采取了迂回进攻的方式,从后方发起进攻,一举击败了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
于是,汉武帝在那里设立了朔方郡和五原郡,并移民10万进行屯垦,同时对秦代旧长城进行了重修并派兵驻守。卫青被晋升为长平侯。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骑兵赶走了匈奴的右贤王,俘获了匈奴王子及以上的10余人,并凯旋而归。汉武帝破格提升卫青为大将军,使其成为全军的统帅。在第二年,霍去病这位18岁的将领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崭露头角。他是卫青的外甥。
漠北战役是公元前119年规模最大的战役。汉武帝派遣了10万骑兵和数十万步兵,分别从定襄郡(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和代郡(今河北蔚县)出发,共同攻击匈奴单于(匈奴首领)于漠北。卫青率领部队向北推进了千余里,穿过大沙漠(戈壁沙漠),一直抵达阗颜山(今杭爱山脉),消灭了敌人1.9万余人。
在狼居胥山,霍去病率领军队深入追击匈奴左贤王,行程超过1000公里,最终俘虏了7.4万余人。此外,汉武帝在这场战役中组织了14万匹战马随行,作为备用,并派遣了10万名后勤士兵负责粮草的运输和补给,以确保主力军的物资供应充足。
漠北之战对匈奴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导致匈奴放弃了漠北,不再有王庭存在。从那时起,匈奴开始向漠北迁移。汉朝在北部从朔方一直延伸到西部的令居,派遣了60万的士兵进行屯田,以加强防守。汉武帝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使得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繁盛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为各种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六、佛教传入中国,成就儒释道三足鼎立
佛教
自公历纪元前后,源自印度的佛教在印度本土流传开来;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宗教也开始在中国境内广泛传布;直至今日,无论是信众还是学者都将中国河南的洛阳白马寺的创立视作是中国佛教诞生的起点——经过长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之后所形成的、带有浓郁中华文化色彩的中国佛教信仰中心便坐落在此处。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年代,根据史料记载,一般认为是在汉明帝时期。其中,「汉明感梦,初传其道」这个说法最为著名,并且在三国时期就被广泛传播。郑学川、龚自珍、魏源、谭嗣同、杨文会以及梁启超、章太炎、丁福保、蒋维乔等佛教学者,都对当时的佛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永平求法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2公里,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佛教已在中国扎根千年有余,其为中国人所尊奉的主流宗教之一。历代高人雅士通过大力宣扬推祟佛理之道而逐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信奉此教,甚至连皇家贵族、博识之人也不乏投入其中者,最终将佛教深植人心于中华之广大民间。
将佛教的教义思想融合于儒家、道家等其他哲学体系中,相互交融和激荡后融入中华文化长久以来的历史传统里,因此成为了主流传承的一部分。

七、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
在西晋时期,由于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塞外众多的游牧民族抓住机会陆续建立了一些非汉族政权,形成了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这被称为“五胡”。实际上,“五胡”主要是代表西晋末年各胡人大部落,数量远不止五个。
在过去的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和汉族在华北地区建立了数十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强弱和大小各不相同,但其中影响较大和存在时间较长的有五胡十六国。后来,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进入了前南北朝时期。
在历经了“八王之乱”的动荡之后,随着西晋的覆灭,其皇室及大量北方民众为躲避战火而迁居到稳定的江南方带,从而带来了南北区域差异和经济变化——这是历史上著名的 “衣冠南渡”事件。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的建立(304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个时期是汉民族的一次灾难。直到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中国才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当东晋建立时,中原已经落入胡人手中。在祖逖、桓温等名将的领导下,中原汉族发起了绝地反击,但最终由于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而战败。那些热衷于迁居南方的爱国将士经常肩负着北伐中原、收复失土的重任。东晋与五胡之间的战争以及十六国之间的厮杀,给这一时期带来了持续的战乱。河淮地区成为了主要战场,南北交战频繁发生。
在此时此刻之后,中国的历史被带入了一个新阶段;当人们想起这一时期的时候,鲜血与书写并存、武断之术和清雅思想交融;而相比之下,自西迁以后的华夏子弟却只沉迷于在书法和药膳方面的艺术创造以及狂欢醉舞之中。

八、大唐盛世,中华文明的全盛时代
唐朝
在隋末时期,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于晋阳在617年起兵,在次年称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即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了基础。唐高宗继承了贞观之治的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并在657年建起了东都洛阳。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唐朝恢复了国号。
唐玄宗登基后创造了繁荣的开元盛世,到了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到八千万左右。然而,安史之乱发生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导致国力逐渐衰弱;中后期通过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和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力得到了恢复。在878年,爆发了黄巢起义,对唐朝的统治基础造成了破坏;907年,朱温篡夺了唐朝政权,标志着唐朝的灭亡。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女性地位明显提高,人们可自由结婚和离婚。
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起于公元七世纪上半期,终于公元八世纪中叶。大唐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形象。直到今天,海外华人仍被称为“唐人”,华人在国外聚居的地区被称为“唐人街”。
在唐朝期间,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有为的皇帝闪耀光彩,他们统治时期使中国历史变得辉煌。此外,在盛唐时期,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也出现。同时,大唐的经济和文化非常璀璨夺目,对日本、西亚甚至欧洲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唐盛世是全球华人的骄傲。直到今天,海外华人仍被称为“唐人”。
 
九、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
隋炀帝杨广
科举制度是在隋炀帝在位时正式创立的。在隋炀帝时期,设立了进士科,标志着中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从此以后,不论门第高低,只要凭借才华和学识,读书人就可以通过考试来获得官职,选拔官员的权力也从地方转移到朝廷。
自魏晋时代以来,官员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不管权贵子弟的优劣,他们都能够晋升为官员。虽然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无法担任中央和地方的高官,但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来选拔人才,以改变这种弊端。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了进士科,以考察参选者对时事的观点,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因此正式建立了科举制度。
科举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因此被称为科举。尽管在清朝末年废止了科举取士制度,但分科考试一直被保留下来,经过细化和分化,逐渐演变成为现在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
数千万高考考生将会在经过长时间的焦虑等候后接受到大学发出的录取通知书。他们的辛苦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开始一段不同寻常的新旅程并迎接人生中的新篇章。
相比于早期秦朝的军功爵制度以及两汉以来的士族门阀制度,科举制度是一千多年前的更加科学和公平的制度,为广大寒门学子打开了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的大门,其创始人的远见令人叹服。
 
十、明朝的灭亡
明朝的灭亡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1421年朱棣迁都至北京,以南京为陪都。
明朝灭亡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后,南方出现了多个明朝宗室建立的小政权,统称南明。清兵进关后,相继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害,南明完结。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继续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版图涵盖了汉地,北部延伸至阴山,后退至明长城;东部直到日本海和兴安岭,之后收缩到辽河流域;到达阴山以北地区后退守嘉峪关;西部直到新疆哈密,后来后退至今天云南的边境;南部则到达缅甸和暹罗北部边境,后来折回现如今的云南境内;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经收复过安南。
明朝时期的君主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使得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然而,这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了伏笔。此外,明朝时期的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明实录》所载,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导致大量商业资本转变为产业资本,并出现了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然而,晚明时期也有人提出了人口峰值超过亿的说法。
中国历史上北宋王朝灭亡的意义与明清交替时的南宋王朝灭亡相似,两者都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事件门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