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最优秀的儿子是谁

字号+ 作者:初一 来源:小编 2020-10-08 11:33 我要评论( )

康熙皇帝,有30多个儿子,存活下来的有24个。在这24个儿子中,有整日里提笼架鸟斗蛐蛐的贝勒贝子,有潜心读书的亲王,那么,在这些儿子当中最为优秀的又是谁呢?

  康熙皇帝,有30多个儿子,存活下来的有24个。在这24个儿子中,有整日里提笼架鸟斗蛐蛐的贝勒贝子,有潜心读书的亲王,有工于心计争储的亲王等等。

  在康熙帝所有24个皇子中最优秀、最有能力的当属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

  爱新觉罗·胤禩就是那位被大家所熟知的“八爷党”老大,有贤王之称的“八爷”。

  胤禩的母亲卫氏,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宫内管领五品文官,但因她是辛者库出身,比后宫其余人都低贱。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特勒阿哈”的简称,就是管领下食口粮人的意思,即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其中一部分还有罪籍。

  这等出身,不用说是康熙朝,就算看遍整个清朝后宫,再也找不出比她更低贱的。

  胤禩有这样一个出身低贱的母亲,让他备受冷落。皇帝不待见,兄弟们也看不起他。胤禩自小努力,胸怀大志。六岁起入书房读书,每日以名师大儒教以满、蒙、汉等文字,并辅以骑马射箭等。在众皇子中非常突出,因此,深受康熙喜爱。

  康熙于三十七年第一次分封皇子时,他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这是他人生中的完美逆袭,从不受待见,被人看不起,到成为第一次分封皇子时的贝勒。

  胤禩从小受冷落长大,这让他变得对人非常亲切,没有其他阿哥的骄纵和自高自大。年长的兄弟是看不起他的,他只能选择与比他小的皇子交往。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都是他的死党。朝中很多大臣也喜欢这个没有架子、逢人便示三分好的贝勒爷。

  胤禩在江南文人中有极好的口碑。他的侍读何焯系当时著名的学者、藏书家、书法家。胤禩还曾托由何焯为其在江南购书,得当地人的好评,称他“实为贤王”。

  胤禩的优秀和卓越的才能,让朝臣们忘记了他的出身,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好评。有了这样的声势,胤禩开始觊觎皇位,正式开始了他的争储之路。

  康熙四十七年,索额图因涉嫌谋逆而被关押。此时,皇长子胤禔蠢蠢欲动,遭康熙严斥。胤禔自知无望承继大统,便向康熙推荐八阿哥胤禩,说看相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并且愿意替康熙诛杀胤礽。此番言论惹得康熙勃然大怒,康熙认为胤禩有希冀大统之心,对其予以防范。次日康熙再召众皇子至乾清宫,说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党羽相互勾结谋害胤礽,将将其锁拿治罪。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召满汉文武大臣,令众人于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要大家推举。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感意外。次日,康熙复召诸王及大臣,说梦中见孝庄文皇后及孝诚仁皇后,令其备感不安。于是,十一月十六日,胤礽被释放。二十八日,康熙复封胤禩为贝勒。

  胤禩第一次争储失利。康熙五十一年,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这重新燃起了胤禩的争储之心。可接下来发生的“毙鹰事件”,彻底让他失去了希望。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原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由于运送不当,到了康熙手里时变成死鹰。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责备胤禩,康熙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次年,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胤禩遭此一举,大受打击,之后病倒,彻底失去了争储的可能。

  此后,胤禩与胤禟等支持皇十四子胤禵。最终却是胤禛继位。

  雍正四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二月,胤禩被囚宗人府,身边留太监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胤禩被迫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

  胤禩是康熙所有皇子中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但也是最有心机的一个。其实没有“毙鹰事件”,他也不太可能登上皇位。

胤禩

  看看三国历史,四十七岁就病死了的马超绝对是个令人扼腕的人物,这位纵横西北的将军体魄强健,惯于征战,怎么会早早就死了呢?

  其实仔细察看,蜀国将帅短命的很多,而且往往象乔伊娜那样死的年轻,死的健康,这类属于“自然死亡”说得上的,除了马超,还有法正,刘巴,诸葛乔,关兴等, 看《出师表》里面列出的一大堆将领,邓铜刘颌丁立白寿马玉阎芝等等,其中也不乏英年早逝。说起来诸葛亮本人和黄忠也都可以算在里面,黄忠人称老将,其实死 的时候不算老,而是出名晚,定军山之战后两年就死了,以老爷子两年前还能冲锋陷阵,刀劈夏侯渊而言,按理说真不该死得这样早啊。

  这样多身体很好,年纪不大的文官武将自然死亡,似乎总要有些道理。单纯归咎于医学不够发达似乎有些不全面,因为蜀国也同时盛产大量寿星佬,比如杜微,廖化等人,寿命都很长,名将里赵云也是相当长寿的武将。

  这个问题,兄弟曾经和北京的一位邻居讨论过,这位唐先生是个草医,喜欢三国,他说的一番话似乎有点道理。

 

  分析一下,蜀国英年早逝的将领具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夭逝的极少西川本地人,比如马超是西凉人,黄忠是长沙人,而西川本地人多长寿,如谯周;第二,多在 入川或者进入汉中短时间内去世,比如诸葛乔,关兴,法正都是在汉中参加征战后不久死;第三,较少刘备亲信将领发生早逝,比如赵云,陈震等都是长寿。

八王议政

  唐先生认为,这里面是有一定道理的,蜀汉这些文官武将的“自然死亡”,大概和三个无形的杀手有关。

  第一,是蜀地独特的湿热气候

  蜀 地气候湿热,日照时间短,自古有“瘴气”的说法,风湿等疾病的自然发病率比较高,蜀汉时代还没有花椒等食物帮助蜀人驱风去湿,其本地居民对这种气候具有一 定的适应性,而来自北方凉爽地区的人员,用中医的说法在这种气候下容易蕴育“热毒”,而造成疾病。从干燥半沙漠的西北而来,马超闹不好就属于不能适应这种 气候的类型。

  第二,四川的井盐

  孙权曾经有过考虑用盐卡蜀国的脖子,后来发现根本没戏,因为四川有井盐。要说四川的井盐可是好东西,这玩意儿质量极佳,还能出口,是蜀国的换汇产品,蜀国最好的盐井在自贡,当时叫做公井县,从战国就开始生产盐了。

  问题是当时荆楚西北等地,食盐缺乏,基本都是“淡食”,盐当宝贝用呢,突然进了蜀中,发现可以有这样多这样好的盐,不免摄入过多,引发动脉硬化,心脏病的概 率就高了,跟着刘备入川的将领里面,多有和刘备前后脚去世的,年龄可是比刘备小得多,莫非是因为吃盐过多“慢性自杀”?

  当然也还有一种可能,从微量元素的摄入角度,井盐和海盐也有很大区别,比如碘的含量高,硫酸根的含量低,钙离子的含量低,等等,造成蜀国外来人员微量元素不平衡,影响健康的可能,是存在的。

  最后一个隐形杀手嫌疑就是汉中的水,这位唐先生到汉中一带干过下乡医生,他说那里的水虽然看来很好,实际上质量不佳,他去的县地方病高发,水送到卫生部检 验,锶,铊等的含量比较高。不知道是不是普遍汉中的水质都是如此,但如果比较普遍,蜀国大批文武早逝就有依据了。因为他们多从蜀中调到汉中几年,就染病身 亡,比如诸葛乔,关兴,是下基层到前线军中锻炼,那时候的前线军中,就是汉中,黄忠法正,都属于在四川征战多年,谈不上不适应四川气候,却到汉中服役后, 不久早逝。诸葛亮本人,从疾病特征看是胃癌,莫非也和饮水有关?

  至于那些长寿的,则说明西川不负天府之国美誉,的确是养人的地方,只要你能适应,就可以长寿。四川本地的土著人士在蜀国鲜有早逝就是一个证明,而外地人如果 适应了也能够很好的生活,比如马岱,魏延,大概就属于身体比较好,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马超不也身体好?身体好不见得就适应力强,我们公司的老美个个壮得要 命,到中国喝一口自来水马上要拉肚子,村里的孩子都没这问题。

  有一个奇怪的团队就是刘备的老班底儿,比如刘琰,赵云,廖化等,都很少有早逝的,我想按照这个理论解释下来也有道理,因为刘备半辈子逃亡,这些人跟着他东奔西走,走了半个中国,可算适应力极强 -- 不强的早就死了。所以这些人适应起水土来,能力也自然比一般人强些。您看老红军怎么都长寿呢?那是长征的时候淘汰出来的人精阿。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事件门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精彩导读